电竞比赛押注官网(中国)有限公司 电竞比赛押注官网(中国)有限公司

陈平原《花开叶落中文系(增订版)》新书发布会在京举办

9月8日晚,以“我的大学,我的中文系”为主题的《花开叶落中文系(增订版)》新书发布会在PAGEONE北京坊店举办。此次发布会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PAGEONE北京坊店联合主办。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陈平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河南大学特聘教授刘跃进,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贺桂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早等作为对谈嘉宾出席活动。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张宏,人民文学出版社执行董事(社长)臧永清等主办方代表参加活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早主持活动。

《花开叶落中文系(增订版)》是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陈平原撰写的一部散文集,借追怀“往事如烟”、鉴赏“师友风流”、勾勒“另类系史”,以体现自家的“中文情怀”。文中所追忆与描述的,都是作者所亲近的、所观察的、所敬仰的中文系的教授们,以北京大学中文系为主,扩展到整个中外学界。该书不仅生动地描摹了中文学人的日常生活与精神风貌,还蕴涵着作者对当下中国大学之发展的深入思考。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张宏

张宏首先祝贺陈平原先生的《花开叶落中文系(增订版)》在人民文学出版社顺利出版,然后历数陈先生的研究领域和学术成就,指出陈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人文学者,不仅学术精湛,而且葆有人间情怀。他说:“该书是一部非常耐看、耐读、耐回味的散文集,读完后的突出感受是浸透在书中的学术理想、文化情怀、心路历程和学术担当。那种学理、事理、情理相互交织的行文特色具有感人的力量。读陈先生的散文能够感受到几代学人的追求、修养与渊博,也能够感受到‘花开叶落学院地,为文为人两从容’的人生境界。”

人民文学出版社执行董事(社长)臧永清

臧永清回顾了陈平原与人文社的深厚渊源,感谢陈先生对人文社的信任和支持。他认为,该书能够使读者真切地了解很多老先生和著名学者不为人知的生活细节和日常趣事;书中所描摹、揭示的北大中文系的传统与精神,对当今大学教育具有重要的引领和启发意义。他介绍说,人文社正邀请学界学问与才华兼备的第一流学者,撰写带有自传性质的回忆性散文。刘跃进先生的《从师记》和陈平原先生的《花开叶落中文系(增订版)》是这个系列中的两种。臧社长坦言:“对于这套著名学者的回忆性散文集,人文社考虑的主要是学术精神的传承以及对生生不息的中华文脉的赓续,希望发挥其社会效益。”

嘉宾对谈

关于《花开叶落中文系(增订版)》

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该书作者陈平原 

陈平原教授提到,该书比起十年前的初版,删去27篇,增加29文,插入50幅照片,面目焕然一新。该书内容多是描述直接接触过的师长。第一、第二辑写北大中文系,“谈中文系的老师,也谈中文系的风格;谈我的筒子楼的兄弟姐妹们,也谈鲤鱼洲的故事,等等”。第三、第四辑扩展到中外学界,追怀王元化、程千帆、钱谷融、普实克、夏志清、林文月等先生。他说,该书的写法是用散文的笔调,描摹最熟悉的人物剪影、最感人的生活细节,或表达最有见解的观点,而不是用传记的笔调,去写一个个人物的生平。“该书的目标读者不仅是北大中文系的学生,更多的是面对全国热爱文学或者对中文系的建制、精神、历史、文化有兴趣的朋友们”。

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河南大学特聘教授刘跃进

刘跃进表示,他和陈平原教授都是七七级大学生,有着近似的勤奋读书、不断从师问学的成长历程;《花开叶落中文系(增订版)》中所写人物,都是他非常敬仰的学者,有的曾经接触过,因此阅读这本书,深有共鸣。书中所写内容,很多都能引起他的感发。他以自己写作《从师记》的经历和体会,认为他和陈平原教授写作这类带有自传性质的回忆性散文,“不是闲着没事干,发发自己的小情怀,其实我们内心真的有那么一种感动,感动于老师对我们的言传身教,在以后的岁月中,逐渐积淀为一种挥之不去的人文情怀,这是中文系所给我们的知识之外的一些东西”。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贺桂梅

贺桂梅认为,陈平原老师《花开叶落中文系(增订版)》、刘跃进老师《从师记》这类著名学者的回忆性散文,不仅仅是文学,而且是“文”与“学”的深度结合。陈老师的文章风格可以概括为“文质彬彬”。文是才华、文笔。陈老师的文章好读,有很强的感染力。质是实质性的内容,非常需要学识、知识、阅历、视野来垫底,“特别是陈老师谈的人物,都是北大中文系以及中外学界的大学者。他可以非常准确地把握这些学者的学术贡献、学术地位,以及他们重要著作里面最核心的东西。在这个基础上,再来谈这些学者,就可以非常准确地把他们的特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早

杨早用两个“最”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花开叶落中文系(增订版)》最难得的是,它并没有把之前这些教授求学、生活的岁月都田园牧歌化,其实好多地方现在看起来都惊心夺目,比如筒子楼的故事、鲤鱼洲的故事。这告诉我们,老师们也曾有过逆境,但是他们当时都能坚持下来。读完这本书最感动的是,陈平原老师对同事的温情。有很多前辈学者可能不是同专业的,也不是平时有多少过从交往的,但陈老师仍然保持相当的温情,进而这种温情就会扩展到整个系、整个学术机构,甚至整个学术人生。

关于“我的大学,我的中文系” 

陈平原教授说,关于大学、关于中文系,他都有过多种专书出版。谈这些话题,特别关注的是“前辈的足迹”。那些上下求索、坚定前行的身影与足迹,随着时光流逝,不但没有泯灭,反而变得日渐清晰。

在他眼中,“中文系”的意涵相当复杂,“既是一种教育机制、一种学科设置,也是一种组织文化、一种学术精神,还是一种象征资本、一种社会关系,或笼统地说,是一切与中国语言文学教育相关的人和事”。制度、人物、故事是他关心的话题。

关于中文教育,陈平原教授重视“从游”的方式:“好的教育,就是梅贻琦先生所说的‘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游着游着,小鱼变成了大鱼。”他回忆当年王瑶先生的“神聊”与自己所受到的“熏陶”。这种做法,也为他所继承,“老师对学生最大的影响其实不是专业,而是方法、观念、境界和情怀”。

刘跃进教授回顾了自己考上南开大学的经历,强烈地感受到,“大学除了教人以知识外,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塑造人格、塑造人的精神气度”。他后来写作《从师记》,感念很多对他影响既深且广的老师,“像这些一代一代的老师,他们给我们的真的不是知识,或者主要不是知识;他们的为人风范和人格魅力,你不接触,就学不到”。

他回顾说:“我写《从师记》时,就是在仰望前辈的背影。中国人尊师重教,‘天地君亲师',那是天地间不可磨灭的一种情怀。朱自清的《背影》写得那么好,他不是写他的父亲,他是写一代一代人在仰望前辈。宇文所安《追忆》揭示了中国文学的一个特点,就是仰望前辈的背影,不断追忆。我们追忆父辈,追忆前辈,在追忆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精神的力量,这是中国文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贺桂梅教授认为,中文系的培养目标,最核心的还是人格的熏陶和培养。大学校园,并不是田园牧歌,也有精神困惑。“大学给予我什么?其实它教会我一种反思生活、追问生存意义的能力。”“中文系在整个过程中处在比较特殊的位置。中文系的学生不仅能想,也能得体地优雅地表达,这就是‘文质彬彬'。”

《花开叶落中文系(增订版)》引发了贺桂梅教授关于教育方式的思考。传统书院教育是整全性的教育,现代大学教育是专业化教育。她认为,我们现在的大学教育,问题是过度专业化。陈平原老师写中文系的老师们,讲中文系的情怀、诗意、才华,他的问题意识是针对过度专业化的教育状态。中文系和传统的人文学接得最近,它不仅有文,也有思想和情怀。“我愿意向读者们推荐陈老师这本书,对于思考今天面临的人文学危机是非常有启示意义的”。

责任编辑:戴佳运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更多新闻
联系我们技术支持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电竞比赛押注官网(中国)有限公司
网站开发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电竞比赛押注官网(中国)有限公司 2015,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025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6号